膏方年年补,但即便是平时很注重养生的人,对于膏方也可能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膏方门诊的专家也经常遇到市民咨询一些问题,如慢性肾病患者是否适合膏方调理,心脑疾病患者该吃药还是进补,癌症患者术后能进补膏方吗,中风患者适合服用膏方吗,膏方对亚健康有作用吗?……
进补勿盲目
膏方是不是越贵越好?慢性病人吃膏方还要吃药吗?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季膏方进补时,但有关膏方,大家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误区一:膏方谁都能吃
适合用膏方进补的主要有四种人: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二是年老或体弱要求补虚者。三是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贫血、关节痛、女性月经不调等。四是以疗疾为主而需要进补的康复期患者,如肿瘤病人化疗、放疗后或术后身体虚弱者。
膏方虽好,也并非人人适宜。有几类人群不适宜服用膏滋药:青少年体质健壮者,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慢性肝炎、转氨酶很高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球蛋白和抗体很高者。
以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例,因为风湿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都是以自身免疫亢进为主,但同时由于病情的长期消耗,体质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患者贸然服用膏滋药或者补药过多,就会使得相关免疫性抗体迅速升高,导致症状加重或病情恶化。随着病情的进展,全身各器官组织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影响生命。
误区二:贵的就是好的
在膏方进补的热潮中,有人热衷追求冬虫夏草、人参鹿茸等名贵滋补品,甚至出现了上万元的天价膏方,这也是一种认识误区。
随着现代气候的变化,气温整体偏高,人们的食品热量也偏高,能量过剩,特别是办公室人群通常不是营养不足的问题,而是营养过剩或者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去平衡的问题。因此,食用的膏方不应是滋补药材的简单堆积,而应是辨证论治、配伍讲究的大复方,膏方只要对症就是佳品,并非越贵越好。
误区三:吃膏代替吃药
有些慢性病的人群,认为吃了膏方就不用吃药,这也是一种认识误区。膏方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治疗,如有疾病还是应该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比如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时,服用膏方可以改善症状,但是若不用降糖药,肯定对身体有影响。同样,高血压病人进行膏方调补时也不能随意停药。
误区四:补药吃不坏
不问虚实,不管辨证,盲目地冬令进补,往往会适得其反,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胸闷、呕吐、腹胀、腹泻、胃口减退、口干口苦、头晕不适等等。
在服用膏方过程中,个别患者如果产生腹胀、纳呆、腹泻、口腔溃疡、口鼻少量出血等,这可能是由于使用滋阴、活血、祛风湿、温燥等药不当引起。患者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获取指导,或由处方医师开具相关小复方与膏方同时服用,解决上述弊端。
在服用膏方后,如出现感冒发热、伤食腹泻、胸闷腹胀、咳嗽、咯痰等急症,应暂停服膏,或者及时咨询开方医师,待急症消除后再服用。
误区五:不用开路方
在进补之前,要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若是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所吃的补品不仅不能消化,反会增加胃肠负担,造成消化不良;即使胃肠功能正常的人,也应在进补时加些行气消胀的陈皮、薏米之类,以免进补肉食阻塞气机,出现腹胀少食现象。
周端教授介绍,原则上服用膏方之前,先用两周左右开路方,开路方应用健脾利湿中药以通利肠胃,帮助膏方吸收。对一些临床资料较为复杂、一时难以确定用药原则的患者,先以试探方开路,经两周左右服用后作调整,为正式开出膏方打基础。部分人群胃肠功能良好,临床资料全面,医生处方思路清楚,也可以直接开出膏方。
膏方疗疾
膏方讲究因人而异,各类人群应当注意各自的服膏禁忌和注意事项,尤其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适当的膏方进补对于疾病治疗有益,而不恰当的进补反而会弄巧成拙。
哪些孩子需要服膏?
小儿在临床上表现为肺系(呼吸系统)、脾系(消化系统)、肾系(泌尿系统)等疾病。“补”是对“虚”而言,中医“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小儿,有虚证的小儿是可以进补的。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正常儿童无需进补,有如下情况的儿童需要进补:
4周岁以上体虚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包括经常感冒咳嗽,或多次罹患支气管炎、肺炎的患儿;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患儿;形瘦面黄、食欲不振、身材矮小、大便溏薄的患儿;患有过敏性疾病、汗证、遗尿和生长发育迟缓的患儿;患急性病或慢性病后体质虚弱的患儿,如患过急性传染病、肾脏病、心肌炎之后的患儿。
适宜进补的小儿可服用膏方,膏方体现了中医整体调整的用药特色,优势在于一人一方,根据小儿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经过辨证施治后处方用药,所以用药针对性强,疗效更好。小儿膏方强调合理用药、合理组方,补虚、治病祛邪兼而有之,达到既能疗疾又能补虚防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小儿膏方应异于成人,避免把众多的补益药堆积使用,慎用温肾壮阳药。
小儿膏方进补,主张调补,用药以平为贵;小儿膏方进补前,可根据每一患儿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进补前的中药调理,即引药便于消化吸收。
亚健康吃膏方有用吗?
你经常疲乏、焦虑么?你是否常有头痛、失眠心慌、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现象?你是否感到自己的理解、判断能力降低、性欲减退乃至社交障碍?而出现这些症状后去医院就诊常常得到的结论是“你没什么病。”使你身心陷入痛苦之中还莫名其妙。其实这样的人往往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一般是指机体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研究证明:环境污染、不良嗜好、生活缺乏规律、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压力大等等多种因素,都是形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中医养生学源远流长,“治未病”的经验十分丰富。冬令进补,中医膏滋药独具“增强体质,补虚疗疾”的优势,它将是防止亚健康的最佳方法。合理使用膏滋药,对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讲,可以达到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有利于疾病症状的趋向好转和痊愈。时值冬季将临之际,正是亚健康状态人群进行调养的大好时机。
先哲培根说得好: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可以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已有益,什么对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品、长寿的最好处方。相信随着人们对亚健康的逐渐认识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健康投资必将有更高的需求,而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膏滋药、必将成为最受欢迎的补虚疗疾的方法。
肝病患者可以吃膏方吗?
又到了冬令进补的时节了,肝病患者是不是可以吃膏方呢?应该是有选择性地吃,肝病的范畴比较大,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炎等等。
吃膏方首先是肝病病情处于稳定期,且选择药物要补中带清。这里病情稳定指的是肝功能必须正常半年以上,所以在吃膏方前还需做肝功能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对于肝病患者来讲在膏方中使用的药物宜清补,同时要保持服药过程中的气机调畅,切忌使用大热大补之品拥堵气机发生变证。
至于单纯脂肪肝或是代谢综合征基础上的脂肪肝患者,则更应寓通于补,其实膏方进补的概念和以往的单纯进补是有本质区别的,服用膏方的目的是补其不足,祛其有余,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医生仔细辨析,合理处方,膏方并不是补益药的堆砌,而是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辩证处方。
在进补前患者存在口臭、舌苔厚腻等“湿重”现象,此时需“化湿”药物调理胃肠道,肠胃调达方可进食膏方,对肝病患者来讲显得更为重要。也就是说部分患者在服用膏方前需要服用“开路药”。总之,肝病患者完全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服用膏方进行进补。
肿瘤病人如何调补抗癌?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到人体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相互斗争,正气虚损是形成肿瘤的内在依据,邪毒外侵是形成肿瘤的外在条件,而以正气虚损为根本。由于精神、饮食、起居、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以致邪毒(致癌因子)乘虚而入,蕴聚于经络、脏腑,进而引起机体气血失调、阴阳失和,出现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的病理变化,日久即成肿瘤。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之间、人体各局部之间均是统一协调的整体,肿瘤虽然位于某一局部,却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外在表现,实质是本虚标实、整体虚损而局部邪实的疾病,因此治疗肿瘤可归纳为扶正与祛邪两大方面。冬季是生物蛰伏、生机潜藏的季节,万物在此时收藏、蕴蓄能量以等待来年春天萌发,因此冬季也是肿瘤病人调补机体的季节。
膏方是用中药配伍熬成的膏状滋补剂,其主要的功效在于补益。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一般来说,冬令膏方进补主要适用于肿瘤患者中免疫功能低下、正气不足、处于康复期的病人。服食扶正膏方,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纠正和修复手术、放化疗对机体的损害,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防复发,抗转移,对防止癌症卷土重来大有裨益。
肿瘤病人在服用膏方的同时,最好配合服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具有祛邪作用的抗癌中药,以达到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的目的。手术后正在化疗的肿瘤病人,不宜服用膏方,因化疗对胃肠道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待化疗结束一个月,根据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可酌情配合膏方进补。手术后处于放疗期间的癌症病人,则根据机体情况及胃肠道功能也可酌情服膏。
膏方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服用时需先用少量开水将药膏烊化。成人每次服1汤匙,约30克,少年减半,儿童、婴儿禁服。一般第一周每日1次,早晨空腹服用,1周后改为1天服两次,早晨与晚上睡前1小时空腹服用。药膏启用后要及时存放冰箱,以防霉变。
膏方进补时,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的刺激性食物;服膏时不宜饮浓茶,含人参的膏方忌食萝卜,含首乌的膏方忌食猪、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因其中含钙、磷、铁,易与滋补药中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难溶解稳定的化合物,致使牛奶与药物有效成分均受破坏,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在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急性胃肠炎或呕吐、腹泻或服用膏剂时发生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若症状严重,应予及时就医。
自身免疫病人吃荤膏还是素膏?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伤的疾病。通俗地说,就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错杀”,是机体的“内战”。自身免疫病常常是全身多器官损害,故又称为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关节炎、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白塞病、系统性血管炎等。
自身免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需长期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长期应用可导致骨质疏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机会性感染增加等。而中医药疗法,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病则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既可减少西药副作用,又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治疗目标,恢复免疫稳态。
膏方是中医调治的一种中药剂型,膏方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将膏方分为清膏和蜜膏,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又称“膏滋”),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动物药,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由于膏方口味怡人,对胃肠道刺激小,药力缓和持久,易于吸收,便于保存携带等特点,非常适合自身免疫病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身免疫病患者往往存在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高滴度自身抗体,其膏方调治具有一定特殊性。总体上讲,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膏方切忌呆补,而需要调补,通过中药的阴阳属性,纠正人体阴阳失衡状态,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
这里必须强调调节免疫,而不是提高免疫,因为自身免疫病往往以B淋巴细胞高反应性,产生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为特征。中药的治疗方向在于抑制B细胞的活化、增殖;而对于T淋巴细胞的用药原则,中药需要为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而发挥作用。因此一味投补,错误地强调提高免疫,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是“火上浇油”,适得其反。很多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不理解,更不明白“辨证论治”,盲目采用阿胶、红参、鹿茸等补品,结果可能引起疾病反复。自身免疫病患者,最好由有经验的中医风湿免疫病专家开具膏方。
需要指出的是,膏方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西药治疗,膏方治疗的患者如拟减药、撤药仍需咨询有经验的风湿免疫病专家。
其次,由于自身免疫病常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血管的沉积,而出现高凝状态,即中医学的“血瘀证”,所谓“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此膏方中有必要加入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这也是膏方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者,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激素等药物,引起胃肠道损伤,因此在膏方治疗时,顾护肠胃尤其重要,因此开具膏方时更应详细询问其胃肠道情况,适当加入健脾理气和胃助运之品,方为妥当。
最后,膏方中常用的动物胶如龟板胶、鳖甲胶等对于诱导自身免疫病患者免疫耐受、控制病情虽有积极作用,但如果患者并发肾功能不全,则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对疾病不利。因此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素膏”更为适宜。
膏方如何调理肺系疾病?
为什么中医膏方调理肺系疾病患者,会取得满意疗效呢?
从肺的生理基础而言,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经络之间相互紧密联系,生理上相互生养制约,病理上相互乘侮影响。中医肺系疾病的调理,治肺不离肺,治肺不独肺,通过全身各脏腑机能的调整,最终有效起到防治肺系疾病的目的。《内经》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其中与肺关系最为密切是脾、肾。
一、脾胃与肺密切相关。脾胃属于中焦,中焦是肺经之起源,脾胃和肺之间通过中焦相互联络。肺主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则需肺气的宣发而输布全身,脾气益肺,肺气助脾,故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的说法。脾胃在五行属土,肺属金,二者属母子关系,土能生金,脾胃之气充足,则肺脏能够得到母脏的滋养,生理机能旺盛。再者,肺的宣降作用,可通调水道,保证水液正常的输布与排泄。脾的运化作用,可吸收与传输水液,使水液正常生成与输布。故此肺脾二者机能旺盛,水液代谢输布正常,可以减少病理性痰液的产生。
二、肺与肾的关系。中医肺肾相关表现在三个方面: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肾中精气为各脏精气的根本。中医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肺虽司呼吸,但要使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也有赖于肾的纳气功能,正如《医碥·气》:“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肾精为各脏精气的根本,肺中精气赖于肾精之滋养;但是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肺精对肾精也有支助作用,此关系称为“金水相生”。
从肺的病理基础而言,肺系疾病之所以反复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脏腑机能衰弱,抵抗力低下。慢性肺系疾病的发生,究其病理基础,痰、瘀、虚三者缠绵迁延、反复发作是根本原因,虚实并见、互为因果是病机特点。
“虚”,尤其是肺、脾、肾三脏之虚成为肺系疾病发生、反复发作的重要内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日久及肾。
肺虚则不能主气、司呼吸,失于宣降而出现咳、痰、喘等症,肺虚表卫不固易致外邪入侵,使肺失宣肃,引起肺系疾病的反复急性发作;肾虚不能纳气,肺气上逆而喘咳;脾虚升降失常,影响肺主气、肾纳气之功能,使肺肾功能失调而发生喘咳。肺脾肾虚弱还是形成痰、瘀或痰瘀相结的重要原因。肺系疾病长期反复急性发作,可以进一步损伤肺脾肾,即所谓“久病必虚”。由此可见,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以外感六淫为主要诱发因素,肺、脾、肾虚损,外邪、痰浊、血瘀为内在病机病理变化。
肺系疾病在临床上多数处于慢性持续期,病程较长,正虚邪恋,通过具有补肺健脾纳肾功效的中药膏方缓以图之,取方以黄芪、党参、生晒人参、防风等健脾补肺固表;野荞麦根、胡颓叶、炙苏子、炙紫菀、黄荆子、生白果、法半夏等祛痰下气、止咳平喘;仙灵脾、巴戟天、黄精、熟地、山茱萸、蛤蚧、虫草、胎盘粉等补肾纳气、填精益髓;辅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冰糖、饴糖等收膏,并进一步固本培元。如此肺脾肾三脏机能旺盛,气血充沛,运行通畅, 肺系痼疾得以豁然而解。
故此,肺系疾病膏方,从肺、脾、肾三脏入手,通过补肺固表,健脾化痰,益肾纳气,以及体质的阴阳寒热虚实和气血运行的调整,既可以明显改善呼吸道疾病症状,也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能力、减少疾病复发,对于反复感冒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鼻炎、肺间质纤维化等患者具有明显疗效。
糖尿病人能否吃“甜膏”?
糖尿病的康复除积极治疗、控制血糖外,通过日常调理、食疗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很重要,因此“膏方”正越来越受到糖尿病人的欢迎。但“膏方”也不可一概而论,传统滋补类膏方虽可强壮身体,但其多含肥甘厚味之品,膏方滋而不腻、补而不滞,且具有“调治”和“补养”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因此更为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需要。
中医临床将糖尿病分为阴亏燥热型、气阴两虚血淤型、阴阳两虚型,基本包括了糖尿病早期、中期、晚期的三个阶段,“分型调治”效果显著。在“消渴病”出现“传变”(即并发症)时,更需结合患者体质病情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滋养五脏等诸法并用,方可取得良好疗效,有效预防缓解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围,疾病起始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形容消瘦,小便频多,乏力等症候,属肺胃燥热表现。燥邪容易伤人津液,热邪更易耗气伤阴,日久可以耗津伤血,所以随着病程的演进,可以出现脾肾亏损或肝肾不足的症象。因而糖尿病的起始阶段,采取清热润燥、益气养阴的方药,此时可服西洋参、生晒参、生地、麦冬、天花粉等;疾病的后阶段则需采用调益脾肾或毓养肝肾的方药,此时可服用生晒参、党参、黄芪、枸杞子、首乌、阿胶、龟板胶等。如果,病人有口气秽臭、小便黄浑、皮肤瘙痒、舌苔黄腻等现象,则必须先予清化湿热,湿热清除之后,才可进补。
糖尿病患者在进补前最好先服用“开路方”,其目的在于为患者对膏方的消化吸收创造有利的条件,亦可观察服用汤剂反应,以便在膏方中选择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取得更理想疗效。糖尿病人定制“膏方”,浓缩收膏时最好采用龟板胶、鳖甲胶、阿胶和鹿角胶收清膏,也可用元贞糖、甜菊糖、木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替代蔗糖,以改善口味,但不能一味追求改善药味、增加甜度,而使用过量的甜味剂,否则可能引起其他问题。服用膏方期间在血糖波动、存在急性并发症、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应暂停服用。
哪些妇科病可用膏方调治?
冬季的到来,常常为许多女性朋友增添烦恼,少女们容易出现手脚冰冷、月经紊乱,熟女们为脱发、黄褐斑烦恼,新妈妈们疲惫和体力不支,更年期妇女腰膝酸软、脾气烦躁,对于女性的诸多问题,冬季其实也是调养的好时机,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补充和收藏营养精华的大好时机。在调养的各种方法中,膏方又是中医冬季调治疾病的独特方式。
女性的许多问题看起来在表面,其实关键在内在,因为女性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容易出现气、血、阴、阳的偏盛或偏衰,阴阳气血失衡就会引起容颜、肌肤、毛发甚至生殖机能的逐步衰退。膏方通过内在滋养,可活血通络,滋阴润肤,补益肝肾,调和气血,治病和养颜兼顾,从而帮助女性朋友实现从内而外的美丽。
女性膏方调治疾病历史亦甚悠久,如益母草膏可调产妇各种症状;三才固本膏大补气血可治疗妊娠胎萎不长;龟鹿二仙膏治妇人任督亏虚之诸症等。女性以血为本,以血为用,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金匮要略》中将妇女病的病因归纳为“虚、积冷、结气”三类,虚排其首位,同时在临床上也确以虚证多见,因此女性非常适合用膏方调治,以补益脏腑气血津液的不足,同时通过配伍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女性有自身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经、孕、产、乳”,病理状态下即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及其他杂病。妇科膏方较之内科有自己的特殊性,临证需遵循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同时妇科病复杂多变,前人有“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之说,需要专科医生详察病情,诊断明确、病证结合、斟酌用药,方能奏效。在各种疾病中,膏方调养尤其对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滑胎、术后及放疗后虚弱等疾病最为擅长。
其中,月经不调者多因机体气血不足,气机紊乱而致病,气血的化生是月经产生的物质基础,而脏腑为气血之源,与肾肝脾尤为相关。肾藏精,精化血;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为生化之源;故调经治法,重在补肾、疏肝、健脾,调理气血、冲任。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肾为主导,调经亦以补肾为重要治法。补肾以填补精血、补益肾气为主,使阴生阳长,阴平阳秘,精血俱旺。肝主疏泄,易被情志所伤,疏肝之法,重在理气开郁,通调气机,佐以养血柔肝。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而健脾之法,在于升阳、健运养血。月经病在处膏方时要安五脏,调补气血,气机顺畅,血海才能按时满溢,经事如常,疾病向愈。中药如熟地、杞子、桑椹子、金樱子、制黄精等补肝肾之精;香附、川楝子等理气解郁;山药、扁豆、炒谷麦芽、白术等补益脾气。
女性带下病者,多因脾肾亏虚,带脉失约,湿热之邪下注所致。中医认为,经络中“带脉”是主管阴道分泌的,根据《傅青主女科》记载,“夫带下俱是湿症…盖带脉通于任督,而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如性生活过度、饮酒过多等导致亢奋,气血就会暗耗,气血不足不能化经水,就容易产生带下病,如果再遇上脾胃不和、肝气郁结、湿热侵袭,带下病就会愈加严重。这个时候运用膏方,需要大补脾胃之气,佐以疏肝之品,脾气健则湿气消,白带分泌不正常的毛病就可治愈。膏方中常用的中药如蒲公英、红藤、丹皮、黄柏可清热化湿,椿根皮、芡实、莲须、金樱子可固涩止带,覆盆子、石楠叶、桑寄生、川断可以温补肾阳,杞子、女贞子、桑椹子可以滋补肾阴。
在妊娠病中,膏方尤善治滑胎,即西医之习惯性流产。中医学认为,肾藏精而为气血之始,是生殖之根;脾主健运而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滑胎之病因,主要是由于内外因素导致人体气血亏虚,肾气不固,内热伤胎,治疗以补虚论治,尤以肾为核心。其治疗的步骤,强调妇女未孕前的预防性治疗和怀孕后辨证论治相结合。中药如八珍汤气血双补;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等填精、补髓、益肾,尤能调经种子。总之,在补肾为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孕妇的体质,或温肾健脾,或疏调气血,对滑胎的保胎防漏有很好的效果。
妇女产后,气血大亏,又要哺乳,而乳汁亦为血所化生,因此产后运用膏方调理尤为适合。《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因此产后膏方调理不能一味补虚,要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辨证论治。若产后多虚者其治疗应以大补气血为主,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若产后多瘀者则当以活血行瘀为大法,然又须佐以养血,使邪祛而正不伤。膏方选药时必须顾护气血。遵从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于苦寒。同时谨记产后三禁:禁峻下、禁通利小便、禁大汗。药多选生地、女贞子、当归、白芍、龙眼肉、首乌等滋养阴血;太子参、白术、茯苓等健脾和胃;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
盆腔炎症多由湿热实证引起,但此类疾病的病程缠绵日久,邪毒客于胞宫、冲任,日久损伤正气,导致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故证情多为虚实夹杂。治疗应以扶正与祛邪并重。对于慢性盆腔炎,膏方有一定的疗效,治疗时候以参芪等益气,辅以川楝子、陈皮、延胡索等调气,红藤、蒲公英、地丁草祛其邪,巴戟天、仙灵脾、桑寄生等补肾,茯苓、白术、米仁等利湿,黄柏、丹皮、泽泻等清热,扶正祛邪,气血同补,病邪自去,肝肾充足,则可痊愈。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病机多为肝肾阴虚,阴阳失衡,用膏方滋补,平调阴阳,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主要以潮热汗出、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为主要表现。《女科百问》云:“七七则卦数以终。终则经水绝止。”女性迈入49岁,肾气渐衰,冲任二脉亏虚,精血不足,治疗上偏阴虚者宜补益肝肾,偏阳虚者应补其肾阳,方药如山茱萸、熟地、杞子、女贞子、龟甲等益肾填精;巴戟天、仙灵脾、鹿角偏温肾助阳;心肾不交者予黄芩、山栀泻火,白芍、阿胶交通心肾。合理用药,以达平衡阴阳之功,以助妇人安度围绝经期。
膏方还可调治其他妇科慢性疾病,效果明显,但我们应重视膏方的服用方法,如初服膏方或内有实邪或脾胃功能不良者,可先予开路方,祛除实邪,调节胃气。服用过程中如遇月事、感冒、腹泻、纳呆时应停服。
另外膏方需长期服用,临床处方应避偏颇,不能补益太过而恋邪,攻邪太猛而伤正,用药应平和进补,药味剂量适度,全面综合平衡,分清主次,抓住主干为纲,侧支为目,纲举目张,做到气血互补,阴阳兼顾,升降结合,动静相宜,重视脏腑的生克关系,顾护胃气。如此,膏方才能恰如其分,鼓桴相应,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慢性虚损病如何进补?
虚劳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脏腑元气亏损、阴阳气血不足为主要病理过程中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其病变过程,大都由积渐而成。病久体弱则为“虚”,久虚不复的则为“损”,虚损日久则成“劳”。虚、损、劳是病情的发展,又是互相关联的。由于虚劳证的范围很广,但总的病理变化,不离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方面。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口年龄的老年化,以及近些年来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许多中青年不时会出现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亚健康状态。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另外疾病谱的改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及恶性肿瘤等非感染性、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主要杀手,其最终均会表现出虚劳之体。故可以看到现代医学认为的含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失调、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营养缺乏等疾病,以及其他器官系统功能衰退性疾病都可能出现虚、损、劳。
总之凡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虚致病、久病失调,以致脏腑亏损、气血虚弱,逐渐发展为元气亏耗,久虚不复而出现各种虚损证候者,均属虚劳病的范畴。
对此,除了人们在提高对虚劳的认识及预防意识之外,还要有一些简便、高效的防治和康复途径。而用膏方调养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即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体与天地之气息息相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人体生理也随之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阳气、阴精均藏而不泄,营养物质能充分吸收、利用和储存,因而在这段时间根据个人气血阴阳不同的虚损情况,选择适当膏方进行调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方改善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可使人体来年阴阳平衡,五脏六腑协调,气血和顺。这就是人们强调“冬令进补”的原因,所以民间有“冬令进补,上山打虎”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
膏方其特点有:辨证施治,整体调理,针对性强。
扶正补虚,寓攻于补,补攻兼施。
简便经济,服用方便,口味怡人。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如细水长流般地对各种慢性虚损疾病进行调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纳,所以膏方最适于冬令进补。
虚劳的治疗原则,以补益为基本原则。“虚则补之”、“损者益之” ,如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寒温;损其肝者,授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为治损之要旨。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在应用补益这个基本原则治疗虚劳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四点: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虚劳的病程较长,影响的因素较多,要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密切结合起来,方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服用膏方之前,最好患者先服用一些理气化湿、运脾健胃的“开路药”,以达到改善脾胃运化的目的。而加强对补益膏方的吸收。
慢性肾病人能不能服膏方?
临床上碰到一些慢性肾病患者,常叹息道:平时怎么反复容易感冒或咽喉疼痛?一旦感冒或咽喉不适了,则会引起肾病加重或诱发急性发作。事实上,慢性肾病患者均存在机体免疫力低下,即体质偏虚。
“虚”是引起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慢性肾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例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痛风性肾病、IgA肾炎等,均存在正气不足、抵御能力低下的现象,平素容易感受外邪,引起感冒或慢性咽炎发作而诱发,故应采用“虚则补之”的原则。
《内经》中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的记载,又说:“冬三月者为封藏。”“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所以,冬令正是进补的好时机,特别是在冬至以后尤宜。因此,对于慢性肾病患者,在冬季宜用膏方进行调补治疗。
现代膏方,已经不同于以往一味进补的作用,而是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调补,即“补虚同时兼顾治疗”,既有针对疾病治疗的药物,又有调理健身之品,即所谓的“寓治于补”,具有保健强身、抗病延年之功效,从而更好地发挥膏方的作用,满足不同人体的需要。
慢性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属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故在冬令膏方调补中采用益气补肾、健脾理气、活血化瘀、调和阴阳之法,往往能够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因此,慢性肾病患者通过服用膏方,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复发,达到帮助疾病康复、身体康健的效果。
膏方能防治中风吗?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常遗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艰涩或失语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往往重视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常忽视卒中的预防和恢复期的调理。
膏方防治中风病有三大优势:
一、调理体质,未病先防。平素饮食肥甘厚味,嗜食烟酒之人易酿生痰湿而成痰热腑实之体质;平素操劳过度,耗伤气血者容易导致肝肾不足;郁郁寡欢之人,肝气不舒,肝气郁结,从而导致气滞血瘀之体。中风病以肝肾不足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因此以上诸因素与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病理性的体质类型一旦确立,非一方一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必须从整体上长期调理,只能缓图,不可急取。膏方能充分发挥中医因人施治的优势、能够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治,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施治的原则,对于调整体质、预防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祛病扶正,巩固疗效。卒中发病的病机不外乎风、火、痰、瘀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诸因素,卒中不同时期其病机特点也有主次之分。卒中急性期应当“急则治其标”,以运用汤剂为主,达到熄风、化痰、降火、化瘀的目的。若患者平稳度过卒中急性期,病机特点当以虚为本,虚实夹杂,并同时兼顾风、火、痰、瘀等证候要素,此时应采用“虚以缓图”的用药原则。膏方此时恰能发挥其剂型及配伍的优势,不仅可以续急性期治疗之末,更能突出卒中恢复期“虚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帮助恢复肢体功能。
三、调和阴阳,预防复发。卒中以阴阳失衡、气血逆乱为基本病机。经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然要求和体现。膏方以滋补见长,但是滋补并不是补益药物的简单堆砌,而是利用药物的偏性,纠偏以却弊,帮助纠正失调的功能以重建阴平阳秘的状态,畅达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卒中复发的目的。
中药膏方功善滋补、纠偏却弊,具有调理体质、祛病扶正、预防卒中复发三重功能,适合长期服用。
补治结合
膏方包含“救偏祛病”的双重作用。因病致虚、因虚致病,可用膏方;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疾患,亦可用膏方调养。但要注意,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服膏期间正在使用的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抗血小板药,降血脂,降血糖等药不能停用,但可停一些如维生素、营养剂等辅助药。